当前位置:主页 > 百科 >

上海最贵的巧克力糖品牌

“上海货”又让人“买买买”停不下来,就连最普通的牙膏,都能做伴手礼,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上观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,希望对您有帮助

上海最贵的巧克力糖品牌1

白玉牙膏、留兰香牙膏、上海防酸牙膏,曾是上海人家最常见的牙膏。如今,它们摇身一变,与复刻版“中国第一款国产牙粉”一起,组成了“国潮”味十足的“老上海礼盒”,出自老字号美加净之手。

“筱爷叔”成立不过两年时间,将上海人喜欢的酱鸭增加风干工艺,又添加黑胡椒,变成可以当零食的“酱麻鸭”,打出“传承上海老底子民间味道”的旗号,同样吸引消费者买单……

9月17日,由上海市消保委组织的“2021上海特色伴手礼”评测结果揭晓,66款“上海特色伴手礼”新鲜出炉。专家评审和消费者代表都发现,今年的评测结果特别能体现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,“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这对老字号和新品牌都是机会。‘新国货’不是论资排辈,只要能满足新的消费需求,就有机会代表上海,打动全球消费者。”

“老明星”升级“新明星”

今年是上海第四次进行特色伴手礼评测。从榜单看,入选品牌有了很大的变化:一方面,老字号仍旧是“上海购物”“上海制造”的代表,通过不断创新,带来很多“弹眼落睛”的新设计。另一方面,新品牌和新品类明显增加,体现出新消费时代个性化、多元化需求催生了很多“新国货”,让很多新品牌获得一展身手的舞台。

“淇淋筒”是老字号哈尔滨食品厂的明星产品,已经问世几十年,却被专家和消费者评委尝出了“新味道”:香脆的酥皮和掼奶油的口感没有变,可原料变了。以前,掼奶油用的是“麦淇淋”,即植物奶油,含有反式脂肪酸,不健康;现在,用的是进口动物黄油,工艺不变。于是,淇淋筒的口感与以前一样,但奶香味和品质大大提高。加上如今掼奶油已经不多见,坚守市场多年的淇淋筒反而成为稀罕货。

更重要的是,哈尔滨食品厂从DIY中找到灵感,还支持消费者用糖珠、巧克力豆等装点淇淋筒,将普通产品变成个性化产品。“这多像奶油花束,特别适合拍照打卡。”00后消费者小陈是江西人,第一次尝淇淋筒,赞不绝口,“就算不告诉我这是上海的明星点心,我都愿意试一试。”

同样根据新消费需求,把“老明星”变成“新明星”的还有老城隍庙梨膏糖——不再是传统的块装,而是变成了适合孩子的棒棒糖,以及随时随地兑水冲泡的条状梨膏。品牌负责人介绍说,梨膏糖造型变了,配方也有调整,“传统的块状梨膏糖必须添加蔗糖以便凝固成块。现在不再是块装,我们就生产了‘无蔗糖’梨膏,还添加膳食纤维、天然桃汁等年轻人喜欢的原料,让梨膏的口味多起来。”

“上海制造”凸显海派文化

好吃的“上海制造”不少,好用的同样琳琅满目。

“以前说到‘伴手礼’,消费者想到的往往是食品,但今年,文创用品显著增加,具有浓郁的上海特色。”据上海市消保委介绍,在66款伴手礼中,文创类产品占了近2/3,体现出伴手礼“带得走、留得住”的特色。

文创用品中,同样是既有老字号,又有新品牌。他们来自不同行业,创意出发点却非常类似:一是有上海特色,二是找准消费需求。

由牙膏、牙粉组成的“老上海礼盒”出自老字号美加净之手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礼盒里的产品都曾是“国货之光”,只是如今市场上同类产品琳琅满目,哪怕经典产品的品质有口皆碑,也要用新设计让“国货之光”亮起来。所以,他们根据年轻人的喜好,重新设计内外包装,讲述牙粉和牙膏的故事,传播品牌文化。

上海哈芙琳服装有限公司带来的产品很受年轻消费者关注:“登样”“来赛”“结棍”(均为沪语,前者指“形象好”,后两者指“厉害”)等,纷纷变成帽子、围巾、T恤上的字样。穿着“侬老来塞个,向侬学习”(沪语:你很厉害,向你学习)字样T恤的工作人员,被不少评委拉着合影。

很多人并不熟悉“哈芙琳”这个牌子。一问之下,更是意外:这是一家主做学生校服的企业。“做多了校服,我们发现市场上有海派文化特点且‘潮’的服装、特别是适合孩子的服装不多,所以决定自己试一试,围绕沪语做设计,没想到一下子被大家看中了。”企业工作人员脸上的惊喜藏也藏不住。

丰富“新国货”内涵

除了各种制造企业,文化机构也丰富了“上海特色伴手礼”的选择。在本次测评中,上海博物馆的“庆千秋”文具礼盒、黄道婆纪念公园文创礼盒等,让人看到文化机构的“破圈”实力。

“庆千秋”以馆藏丰子恺作品为主题,做成立体书的模样,囊括了笔记本、蜡封等颇为流行的手账工具;黄道婆的Q版手办、邀请消费者DIY的胸针材料等,一下子将这位宋末元初的纺织家与现代生活的距离。

一个细节是,当这些“上海制造”同台亮相时,不同品牌间的互动也很频繁,相互询问开发理念。

雷允上西区有两款产品入选榜单,一款叫“百草百福”香囊,另一款叫“合·家”香珠手串。工作人员说,这些年每年都有香囊、香料参选上海伴手礼,让他们发现中药企业在伴手礼市场的机会,“香囊适合与传统服饰搭配,但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围绕首饰推出了伴手礼。于是,我们把香粉压制成粉末,变成手串,可以与日常服饰搭配,果真很受市场欢迎。”

市消保委负责人透露说,这次入选榜单的伴手礼还通过远程连线,接受了外省市消费者、海外消费者的评测。从最后的结果看,虽然产品各有千秋,但有同样的特质:同时具备“上海特色”“故事性”“新颖性”“精致性”“分享性”等元素中的几个,“当我们探讨‘新国货’有哪些内涵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怎样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时,或许能从这些伴手礼得到启发。”

栏目主编:吴卫群 文字编辑:任翀

来源:作者:任翀

上海最贵的巧克力糖品牌2

记者 | 马越

编辑 | 牙韩翔

M&M's巧克力的绿色M豆,脱下了她穿了十几年的白色长靴,换上了平底休闲鞋——这个拥有80多年历史的品牌,也开始对它标志性的IP形象进行改造。

根据美国媒体Adweek报道称,M&M's近期发起了一项品牌更新活动,更加强调包容性和归属感。M&M's之间的“&”符号将会更显著地被强调,以此来作为品牌如何团结人们的一个象征。

至于其IP形象M豆的最大变化,则在于其中角色外观和气质发生的微妙改变上。比如红豆不再那么大佬;橙豆会包容和承认自己的焦虑感;绿豆会给人以更自信的形象,并且把白色长靴换成平底休闲鞋;而棕豆的细高跟鞋换成了稍低的粗跟鞋,并戴上了一副新眼镜。

报道中称,新的M豆形象会在的所有门店推出,从电视广告、社交媒体到包装和店内展示都会更新。

M&M's母公司玛氏全球副总裁Jane Hwang在接受Adweek采访时表示:“我们对角色的内在和外在都进行了深入研究,让他们的外表、个性和背景故事更能代表我们生活的这个充满活力和进步的世界。”

与此同时,M&M's将不再给M豆角色的名字加上前缀,这么做是为了让人们更关注他们独特的个性,而不是性别。但与此同时,M&M's诙谐幽默的品牌调性不变。

作为标志性的品牌IP,M豆为M&M's品牌调性的确立起到关键作用,并且在全世界圈粉——“快到碗里来”可以说是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最有记忆点的广告语之一。

人设鲜明是M豆的特点。第一个红豆早在1950年代就诞生,伴随着电视时代而广为传播。而它的大佬形象也一直非常鲜明。

黄豆也在1950年代诞生,它的人设是对红豆言听计从,跟班小弟气质明显。

绿豆第一次出现在1997年,是M豆家族中第一位女明星。卷翘睫毛和白色长靴一直是她的标志性特征。

食品快消品牌想要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和保持新鲜感,秘诀之一便是增加“可玩性”——不仅是吃的,还可以玩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M&M's的不少营销创意都要围绕M豆形象来做,比如制造周边,甚至开巨大的线下体验门店。M&M's在纽约、奥兰多、拉斯维加斯、伦敦和上海都开了M豆巧克力世界旗舰店,不仅提供不同口味的巧克力糖果,还有各种周边产品,包括服装、家居、毛绒玩具等等,吸引粉丝打卡。

在中国,M&M's也有不少围绕M豆的十分有梗的社交网络传播。比如在2020年8月,M&M’s官宣宁静作为品牌大使,并和绿色的M豆组成女团“宁可太豆了”宣布出道。此前有网友发现宁静与绿色M豆撞脸,而恰好赶上宁静参加综艺节目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的热度,品牌方便与艺人团队在2周内达成了合作,实现“官方玩梗”。

而此番M豆更新形象,实际上更多与美国本土市场的环境变化有关。近年来欧美国家轰轰烈烈的性别和多元化运动,让不少品牌都需要在公众面前释放出更关心社会议题的姿态。

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最近对发达国家的一项调查显示,美国消费者最有可能认为社会存在党派、种族和民族冲突。与此同时,对于那些喜欢将品牌和政治分开的消费者来说,即使是在营销中涉及包容性等议题,也可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。

不过从M豆形象变化上,你似乎能体会到品牌方微妙的心态。一方面,品牌想要根据社会环境变化而做出更积极的姿态面对消费者,而另一方面,品牌也不会将过去的品牌IP彻底颠覆,而是稍作改动,既有与时俱进的新鲜感,又不会抛掉积累的品牌资产。

上海最贵的巧克力糖品牌3

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

文 | 财健道,作者 | 安富建,编辑 | 严瑞

不胖的人总想吃减肥药——减肥界的一大迷思。

这个迷思全名叫“所有人都想减肥”,它带动了减肥药市场“神药”屡禁不止、一山更比一山高的“新浪潮”。

2000年左右,第一波“神药”进入中国,主要是来自雅培和基因泰克(后被罗氏公司收购)两家公司的西布曲明、奥利司他。巩俐、范冰冰相继为西布曲明代言,当时,国内市场有曲美、奥曲星、曲婷、诺美婷等十几个西布曲明品牌。此后10年内,减肥药领域无人能与其争雄。

2010年,西布曲明因严重的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减肥“禁药”。奥利司他也因副作用警示、失去非处方药市场等原因,原研药企罗氏公司退出中国市场。此后,奥利司他的仿制药便成为国内唯一获批的减肥药,不过药效并不理想,因此假药、禁药便在这10年内横扫了减肥消费市场;甚至于西布曲明在今年10月被郭美美冠以“减肥糖”名号非法吸金。

对比海外,2011年后,糖尿病药物GLP-1利拉鲁肽逐渐衍生为主流减肥产品。2021年,索马鲁肽(Semaglutide)(同为GLP-1药物)成为一款真正革命性的产品——它实现了每周服用1次、68周减重近20%的效果(此前减肥药物的效果仅为5%左右),被认为是人类首次以药物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同的减肥效果。

日前(12月8日),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(CDE)发布《体重控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》,打开了减肥药物研发审批长期未“撕开”的包装封条。与此同时,多家仿制药和创新药企业均宣布投入研发。自去年起,包括恒瑞在内的多家药企都展开GLP-1受体靶点相关减肥药物的研发。

这个长达20年未有显著进展的领域,似乎开始出现星火燎原的迹象。

01 宿命:从“神药”到“禁药”

“我国首款减肥药“西布曲明”的上市-被禁,恰是减肥药前世今生的缩影。”——减肥药的第一个10年(2000-2010)

据曲美的国产厂商太极集团官网数据,从2000年上市至2010年退市,曲美(盐酸西布曲明胶囊,成份为盐酸西布曲明)10年来销售额已突破50亿元。然而,如此广泛覆盖、顶着减肥神药招牌的明星产品,却是裹着糖衣的“毒药”。

2010年,欧洲药品管理局发现大约17例死亡案例,疑似与“西布曲明”有关,其中6例为死于心脏问题,另还有1100多例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。

2010年10月,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评估工作,认为“西布曲明”停药后体重减轻持续效果较差,且增加严重心血管风险,减肥治疗风险较大。当年,该药物在全球各地遭退市。

减肥药退市并非“西布曲明”一款的命运。除了雅培的西布曲明,还有惠氏公司的芬氟拉明和右芬氟拉明在1997年退市、赛诺菲的利莫那班于2008年退市、Servier公司的苯氟雷司于 2009年退市。最近一例,是2020年退市的氯卡色林(Belviq)。

然而,此退市非彼退市,面对2010年后减肥无药可用的局面,售卖减肥假药、禁药成为另一条出路。这些“退市(或者无法在国内流通)”药物,不少都被微商改头换面为“减肥糖”——当女巫问“是否用你的健康换取外貌”之时?不少女性会选择“我愿意”。

“白幼瘦”审美大行其道之际,减肥神药永不过时。

今年10月,“初代网红”郭美美因销售含有西布曲明的“减肥糖”,被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以销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 20 万元。

减肥“神药”行业确实是暴利行业。郭美美案不是个例,因售卖掺杂西布曲明的“减肥糖”“减肥巧克力”等违禁药物被抓的事件,频繁出现——郭美美卖的减肥糖,上游生产商成本最低一粒八毛钱,层层加码,到顾客手里卖69元一粒,彼此相差86倍有余。

根据SFDA南方所数据,2009年,国内减肥药(处方药类)市场规模为10.9亿元,而曲美单品种销售额达到8.97亿元,年均市场占有率达76.3%;2010年后,这一市场规模几乎归零,供需极度不平衡下,“神药-禁药”的循环就不难理解。

细心读者会发现,奥利司他并未退市。它在哪?它作为唯二获批引入的减肥药物,减肥效果最差,弥补不了西布曲明退市造成的“真空”。2020年前,在美国FDA批准的5款肥胖症长期治疗药物(含2020年退市的Belviq氯卡色林在内)中,芬特明托吡酯复方制剂减重效果最显著,奥利司他减重效果最弱。

且奥利司他也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。FDA在2010年5月曾发布警告称“使用奥利司他可能引起罕见但严重的肝损害风险。”叠加罗氏剥离非处方药市场等因素,其奥利司他产品“赛尼可”在中国的销售逐渐下滑。2010年,罗氏的奥利司他产品“赛尼可”3.37亿元的销售额水平,还不到2002年上市初期7.63亿元的一半。

最终,奥利司他也随着原研药企退出,一度从我国减肥药市场上消失。减肥药“神药”没落的宿命由此落定。

今年,距2010中国减肥药分水岭之年,又过去了10年有余,真正的减肥神药在哪里,减肥药为何如此难产?我国2.2亿肥胖人群及其更广大有减肥需求的人群,仍在呼唤一款靠谱的减肥药。

02 国外新药花开5朵,国内20年暂表一枝

2011至2020近10年间,减肥药墙外开花。美国目前尚存5款减肥药物,其中,中枢靶点减肥药占一半,而GLP-1受体靶点的利拉鲁肽(Saxenda)、索马鲁肽(Semaglutide)已呈现出勃发之势。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(Saxenda)2019年销售额在全球减重药物销售额的占比中已超过五成。

国内仍然未有新药获批,因安全性堪忧。重庆植恩的奥利司他仿制药“雅塑”因先发优势,占据了国内减肥药市场的半壁江山。——减肥药的第二个10年(2011-2020)

2021年6月5日,FDA(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)批准了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开发的索马鲁肽(Semaglutide)上市销售。这是2014年以来,FDA批准的首款肥胖症药物。

这款减肥药效是革命性的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称,“以往上市的减肥药,大多只能减5%的体重,副作用大、效果连续性差。索马鲁肽则可在68周内实现接近20%的减肥效果”。

这一数据来自2021年2月10日国际一流医学期刊《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》(NEJM)发表的一篇论文。一次全球规模的临床试验中,16个国家的1961人,使用索马鲁肽之后,平均体重减轻了15.3公斤。大约四分之三的人体重减轻10%以上,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减轻20%以上。

实际上,索马鲁肽最早在2017年就被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,是治疗糖尿病重要药物的利拉鲁肽“升级版”。但在减肥药领域,作为一款新药,20%能否真正实现仍有待时间验证。

至此,2011-2020第二个10年内,海外减肥药的格局基本落定。上半场以中枢靶点药物为主,下半场则以GLP-1受体靶点、由血糖控制疗法衍生而来的药物为主。

上半程,中枢靶点药物,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为靶点,通过靶向大脑中的神经回路来抑制食欲或者增加饱腹感来起作用的。目前,美国FDA 批准的能够长期使用的减肥药(即芬特明托吡酯(Qsymia)、安非他酮纳曲酮(Contrave)及去年退市的氯卡色林(Belviq))都是这类。

下半程药物,与天然人胰高血糖素样肽-1(GLP-1)高度相似。GLP-1受体激动剂作为新型减肥药物,可以调节患者胃口,通过减少食物摄入来降低体重。其良好的减重效果和安全性优势,日益受到关注。

2014年12 月,长期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一款药物利拉鲁肽以商品名Saxenda获得FDA减肥药上市许可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2020 年,利拉鲁肽(Saxenda)销售额已达8.6亿美元。

根据诺和诺德2019年年报数据,在国外已获批减重适应症的GLP-1利拉鲁肽(Saxenda)2019年销售额约9亿美元,占全球减重药物销售额的56%。2020 年销售额已达8.59亿美元。且未来,性能更佳、安全性更好的索马鲁肽,或许将超越它。

在海外利拉鲁肽(Saxenda)盛行之际,无论哪半程,中国减肥药市场一直都仅余奥利司他一颗“独苗”。

近年来,奥利司他制剂在国内销量连年上涨。2017年、2018 年、2019年的销售增长率分别为13.2%、104.5%、95.8%,预计2021年中国市场奥利司他制剂销售规模将达到20亿元。其中,2011年4月重庆植恩的奥利司他仿制药“雅塑”,已占其中半壁江山。

在国外,奥利司他已经日渐式微,据统计,奥利司他制剂2019年全球市场销售规模仅30亿元,而诺和诺德生产用于减肥的利拉鲁肽(Saxenda)2019年销售额则达到58亿人民币——销量接近奥利司他的2倍。

中国减肥药一直未有新药获批,很大程度上要归咎到减肥药安全性问题上。而奥司利他属外周靶点减肥药,较中枢靶点减肥药更安全,效果也差。

不过,虽然利拉鲁肽在国内并未获批用于减肥,但在2020年7月10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的最新版《超说明书用药目录( 2020 年版)》中,已包含利拉鲁肽用于超重/肥胖治疗的描述。

03 下一个10年,新药研发风口已至?

2020年退市的氯卡色林(Belviq),或标志着中枢靶点减肥药,行至终点。

GLP-1受体靶点,正在成为减肥药主流方向,带动新一波新药研发的高潮。

减肥药研发指导来了,那么,减肥药研发的风口到了吗?——减肥药的未来(2021之后)

国内药企有新动作,不少企业在开发药物的体重控制适应症。

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显示,仅在奥利司他、利拉鲁肽、索马鲁肽这三种药物上,就有包括海正药业、华东医药、上海仁会生物、爱美客、丽珠集团、华东医药等在内的超40家企业在布局。

其中,奥利司他在国内的注册批文达15个。

值得注意的是,GLP-1受体靶点减肥药正在被重视。在利拉鲁肽(Saxenda)、索马鲁肽(即司美格鲁肽)之后,GLP-1 受体靶点成为当下减肥药的新趋势。在国内,进入临床研究阶段GLP-1 受体激动剂肥胖症产品管线,具体情况如下:

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,截止11月下旬,除了5个Ⅲ期临床阶段的GLP-1类药物,国内还有13家药企的14款肥胖症药物取得了临床批件。

GLP-1药物正在迎来一次新变革。“我个人觉得,长久停滞不前、甚至还出了不少丑闻的肥胖症领域,可能要迎来一次真正的革命了”。王立铭称,“GLP-1药物在更一般的意义上,还可以看成是人类找到人体当中原有的食欲抑制因子,加以改造之后做成药物用来治疗肥胖症。”

他认为,未来如果有人能开发一种药物直接抑制GPR75(一个和肥胖程度直接相关的基因变异位点)的功能,很可能会是非常有效而且比较安全的减肥药。

在GLP-1受体靶点之外,一些国内药企也在探索新的方向。日前,一家进行first in class多肽药物研发的初创药企中科新进,称已验证了所预测的一种新的功能多肽的激素性质及其生物学功能,该该多肽激素可帮助减肥药物研发。中科新进天使轮领投方澳银资本的投拓总监薛臻昊向《财健道》表示,“中科新进正在研发的这款减肥创新药,在药物效果上,也是直接对标索马鲁肽。”GLP-1正是肠道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。

薛臻昊认为,“相较于肿瘤药物等热门领域,减肥药赛道仍然属于小众。进行创新药物研发的项目仍然非常少见。技术指导(《体重控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》)的鼓励政策将有助于引导减肥药研发。”

当然,政策也在瞄准减重等药物研发的冷门领域,缺医少药的局面或将改变。
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苏娴等此前在《中国食品药品监管》杂志撰文称,药审中心已经针对个别研发过热的领域着手引导企业理性开发,将有限的审评资源用在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和急需药物上。

引导新药差异性研发,是药品审评中心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方向。

12月8日,CDE发布《体重控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》,对我国在研的针对单纯性肥胖的体重控制创新药提出建议,鼓励和推动体重控制药物研发,规范临床研究设计和相关技术要求。在次之前(9月1日),CDE公开征求《利拉鲁肽用于体重管理的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(征求意见稿)》的意见。

可实现接近20%的减肥效果的索马鲁肽,只是一个开始。

04 尾声

肥胖是一种慢性病,但减肥不仅仅是治病。减肥本身,已成为全社会的审美焦虑的狂热症。

是否人人都需要减肥?——减肥药真正的症结

2020 年仅我国肥胖人口已达2.2亿人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药物干预。从医学角度看,体质指数BMI≥28kg/m2 的成年肥胖患者才存在药物治疗的需求(BMI=体重÷身高²)。

目前,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发布《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(2019年)》指出超重/肥胖症的治疗方法有生活方式行为干预治疗、药物治疗、代谢手术治疗。

根据肥胖及超重的程度不同,医学上通常采用阶梯疗法。手术一般作为最后选择,仅在极度肥胖的患者群体中,推荐进行手术治疗。

但真正的减肥群体已经超越了这一范围。

事实上,年轻女性鲜有不减肥的。面对容貌焦虑,在无(有效的)药可用的情况下,一些人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“一步到位”,已经早早进入了医院的减重科室——通过“切胃”手术减肥。

西安某三甲医院大夫告诉《财健道》,他所在的医院“每年能做400多例(切胃)手术,每台手术大约6万。这是医院不小的一笔收入。此前,这类手术我们是归在内科,都是进医保的,以后可能会转为医美项目(不进入医保)。”

当然,为治疗容貌焦虑,不少人也会选择“减肥+健身”的套餐。

绿瘦、碧生源、左旋肉碱等保健品,也就以加速燃脂的健身减肥药之名,在追求健康、健美的人群中畅销不衰。

不是真正的肥胖患者,却稀里糊涂成为了减肥药的消费人群。试问,有哪款减肥神药能真正治疗人们追求美貌的“病症”?减肥药需求火爆的背后,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回答。

古有长生不老仙丹,今有减肥美容神药。它们的出现,有比医学更复杂的因素在作用——人性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【1】知识分子. 王立铭:一个生物医学基金和两款新药的上市. 2021.7.6
  • 【2】饶议科学. 饶毅:减肥药物的黎明. 2021.4.9
  • 【3】“减肥药”研发指导来了!国内超40家企业布局,仅一款药物上市.新京报. 2021.12.14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

微信公众号